在球磨机设备运转中,引起接触疲劳的应力分布很不均匀,主要集中在表面层及其附近,破坏机理比较复杂。早期认为,疲劳裂纹较早产生于球磨机零件表面较大剪切应力处,继而扩展到表面,从而产生疲劳剥落,因此被称为较大静态切应力理论。后来,朗德贝格和伯母格林提出较大动态切应力理论,认为是由于球磨机接触面以不平行于滚动方向的较大交变切应力导致疲劳裂纹的产生,进一步扩展到表面,产生解除疲劳剥落。
随着冶金质量的改善和检测技术的进步,研究发现,球磨机上的裂纹不仅从表面以下产生,而且也从表面上产生,再向深层扩展。运用断裂力学方法研究接触疲劳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把轴承钢中的碳化物和非金属夹杂物缺陷当做轴承钢中的既存裂纹,是当前研究球磨机轴承接触疲劳的较新观点。应力诱导引起的应变硬化、相变、蝴蝶状的形成、沿蝴蝶边缘或碳化物和夹杂物缺陷的相界面产生裂纹,以及裂纹随后扩展导致的球磨机疲劳剥落,是迄今对疲劳剥落比较全面的认识,也可以说是接触疲劳破坏的机理。
本文章由豫晖球磨机网提供:http://www.cnyhk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