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水泥出现后,回转窑水泥生产技术历经多次变革。硅酸盐水泥诞生于前列次产业革命,主要为间歇作业的土立窑。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水泥生产设备不断更新,到1887年出现了回转窑,接着出现了单筒冷却机、立式磨和单仓球磨机,使水泥生产质量不断提高。到20世纪初,立窑实现机械化连续生产,随后又出现了立波尔窑,进一步提升回转窑产量,同时也有效的降低了热耗。
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的需要,到20世纪中期,水泥工业出现了重大的变革,50年代悬浮预热器的发明大幅度降低了水泥孰料烧成热耗;70年代开发的水泥窑外预分解技术,使水泥孰料煅烧技术得到重大突破。如今,预分解回转窑煅烧工艺已取代原有的湿法回转窑、干法中空窑、半干法窑等煅烧工艺,并将水泥工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因工业发展、军事工程和特殊工程的需要,又陆续出现了硫铝酸盐水泥、氟铝酸盐水泥、快硬硅酸盐水泥等品种,使水硬性胶凝材料不断向特种化业化发展。
总而言之,水泥的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水泥生产技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也有一个不断进步、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今天,人们把水泥的生产过程形象地概括为“两磨一烧”,即按一定比例配比的原料,先经粉磨制成生料,再经回转窑煅烧成为孰料,较后通过粉磨制成水泥。在这个过程中,窑较主要的,因此在水泥技术发展的研究中,往往以窑为代表。回顾以往水泥生产中不同种回转窑的更替与进步,较形成现代的预分解窑新型干法技术。
文章源自:http://www.cnyhks.com/